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丁洪:體育事業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
文丨丁洪
?
十九大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這回答了新時代體育工作為了誰、怎么辦和應當實現什么樣的目標等重大問題,為新時代體育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導思想和基本遵循。
?
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康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市體育事業改革發展,是體育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是體育戰線執政為民責任擔當的體現,是體育戰線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實踐,是體育戰線全面從嚴治黨、保持與人民血肉聯系的具體表現。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要謀劃和實施好“1+5”(1個行動規劃5個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市委五屆三次全會對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出了實施“八項戰略行動計劃”“三項攻堅戰”的具體行動。全市體育系統將按照市委五屆三次全會部署,扎實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實施“1+5”行動計劃,“1”即實施“打造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行動規劃。“5”即實施“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升行動計劃”“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備戰行動計劃”“體育產業加快發展行動計劃”“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和“體育基礎設施振興行動計劃”。通過“1+5”行動計劃的實施,著力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努力實現讓重慶動起來,全民動起來目標。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要抓住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位實施一批改革措施。一是繼續推進足球改革發展,加速推進全市各級足球協會改革發展,帶動和示范全市體育事業改革發展。二是推進各級體育協會、體育社團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充分激發各級體育協會、體育社團的活力,做大做強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社會力量。三是探索組建人力資源中心,全面統籌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員和群眾體育人才培養,發揮體育人才資源優勢,增強體育事業發展的人才支撐。四是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和管理,推進體育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創建各級體育基地,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五是積極探索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批精品項目,增強為國為市增光的能力,帶動群眾體育和體育產業發展,培育具有我市特點的體育文化和精神,為社會提供強大的正能量。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要積極打造一批重點項目。一是在統籌一批市區賽事方面尋求突破。通過科學把握賽事舉辦規律和特點,完善賽事舉辦條件,提高賽事舉辦能力,逐步將一批有發展空間的市區賽事打造成為在全國乃至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賽事,使其成為推介我市體育工作的載體,為吸引和爭取一批國家級和國際級賽事、活動、會議落戶重慶,擴大重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影響力發揮作用。二是按照“平戰結合”的要求推進一批重要體育設施建設。重要體育設施建設既關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形象,也是舉辦大型國際國內賽事的必備條件。要堅持科學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多元的原則,發揮政府和社會兩個積極性,每年統籌建設一批體育場地設施,不斷豐富我市體育場館設施,滿足舉辦國際國內賽事活動和城市功能的需要。三是統籌推進一批體育產業項目。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要加快搭建一批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平臺,培育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項目,帶動區縣和社會發展體育產業。要推進一批“體育+”融合發展的項目,擴大體育產業發展領域。要制定出臺一批放管服措施,調動社會力量發展體育產業的積極性,逐步做大體育產業規模,提高體育產業對全市國民經濟的貢獻率。
?
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要堅持放管結合,完善管理監督制度。重點建立和完善以下管理監督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專業人員持證管理制度,規范體育行業專業從業人員管理模式,促進其規范、有序、正面地開展相關工作,避免有違體育職業道德的情況發生。二是建立高危運動項目管理監督制度,促進高危運動項目健康發展,降低和減少運動風險,維護廣大參與者的安全利益。三是健全各類賽事活動冠名和贊助細則,確保賽事活動冠名的有序運作,避免出現冠名中的違規違法行為。四是加強全民健身設施開放資金和協會活動經費管理,確保相關資金和經費合法合規使用,使相關資金和經費真正發揮作用。五是健全體育賽事活動新聞發布制度,規范賽事活動發布級別、發布形式,正確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穩定。
?
體育代表著青春、健康、活力,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扎實推進體育事業不斷實現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