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呼喚擔當 使命引領未來體彩黨員以實干鼓起前行風帆
實干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是需要始終堅持的重要精神。在體彩系統,廣大體彩黨員干部勇于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為推進中國體育彩票高質量發展貢獻著力量。
聚焦真問題 敢啃硬骨頭
陜西體彩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雷剛加入體彩行業已有21年,同時他還是一名有著24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工作中,雷剛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敢于釘釘子、想法子、擼袖子。
對陜西體彩人來說,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電腦型體育彩票在陜西省發行的第20年,這一年,陜西體彩內部改革邁出扎實一步。為理順業務部門職責,進一步推進責任彩票工作,2020年6月起,陜西體彩開始推進機構改革,時任陜西體彩中心業務部負責人的雷剛主動承擔起中心機構改革及薪酬改革方案設計的重任。
在雷剛看來,推進機構改革,不只是一份政治責任,更是推進新時代陜西體彩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機制,才能引領陜西體彩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工作中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面對交給他的任務,雷剛能為也善為。2018年,陜西體彩中心接到對口扶貧任務,延安市黃龍縣瓦子街鎮元垛村成為對口扶貧村。雷剛率先申請駐村扶貧,成為陜西體彩中心派駐對口扶貧村的第一位中層干部。駐村之后,通過實地調研,雷剛向陜西體彩中心提交了扶貧調研報告,這份具有可行性的報告為陜西體彩中心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雷剛提出的對接貧困戶開展黑豬養殖、中蜂養殖、山羊養殖、大棚蔬菜項目都在他駐村扶貧期間得到有效推進,且項目效應良好。他提出的硬化路面的建議也為村里解決了農產品運輸的難題。面對村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問題,他建議體彩在教育扶貧支出上向貧困村傾斜。他提出,在推進扶貧工作中,要關注村民的身體健康,建議在貧困村修建健身路徑,豐富村民的文體生活……與時俱進,敢想敢為,能為善為,在雷剛看來,這是一名體彩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亮劍出重拳 健康促發展
黑龍江綏化體彩中心主任裴培是一位退伍軍人,一名黨員,同時也是保障綏化體彩健康發展的“安全員”。由他主持的打擊私彩工作,為綏化體彩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1年,綏化體彩與當地公安部門聯手打掉了一個“私彩”團伙,當場抓獲參與私彩的相關人員達40余人,這項行動在綏化市引起轟動。組織非法網絡賭博的人員是當地一股黑惡勢力,在推進工作中,裴培與同事們接到過恐嚇電話,他們的安全受到了威脅。然而,裴培并未退縮,他說:“打擊非法網絡售彩不只是為了凈化彩票市場,更重要的是為了保障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始終堅信邪不壓正。”
裴培表示,打擊非法彩票是保護正規彩票銷售的必要舉措,“體育彩票是國家公益彩票,籌集的公益金用于國家體育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希望通過凈化彩票市場環境,引導理性購彩,為體彩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為提升體彩品牌影響力,克服農業型城市對綏化體彩發展帶來的限制,裴培帶領綏化體彩員工,通過提升體彩實體店服務質量,打造能夠進行文化交流的個性化購彩陣地,將體彩的公益理念向城鄉結合部、工業園區等地方進行傳播,進一步提升了體彩品牌公益形象,同時也推動了綏化體彩在盲區、村屯進行渠道建設。
裴培認為,做為一名普通的體彩工作者,自己的身上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會繼續堅定理想信念,為體彩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
不畏苦與累 永遠在路上
1989年出生的張有海加入體彩行業已有12年,這位奮戰在高原上的年輕黨員見證了西寧通往果洛、格爾木、玉樹盤山路的變遷,那些盤山路記錄下了他的奮斗史。
2010年初,進入體彩行業半年的張有海,被外派至果洛藏族自治州,負責當地體彩實體店日常管理及渠道拓展工作。
果洛藏族自治州距離西寧市中心400公里,大部分是盤山公路,開車至少需要7個小時,而山頂又常見雨雪云霧,道路窄且多急彎,每次往返非常不易。出于安全考慮和工作需要,張有海選擇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長期駐扎,每年僅在法定假日回家幾次。
2010年至2012年,果洛的牧民們常常看到一個穿著帶有體彩標識馬甲的小伙子出現在當地的那達慕大會、州慶活動上,他給大家展示著各式各樣的即開型體育彩票。此外,張有海還聯系青海體彩中心在當地學校開展助學公益活動、送器材進校園活動,以及贊助當地的鄉村運動會、籃球比賽、摔跤比賽等。看到籃球架、乒乓球桌上的體彩標識,越來越多的果洛群眾認識了體彩,知道了體彩的公益屬性。
結束了在果洛的外派任務,張有海又去到格爾木工作了兩年。之后,他于2014年被調往玉樹,西寧到玉樹單程13個小時的車程成為他婚姻大事的障礙,至今張有海的妻子偶爾還會吐槽他的5天“超短”婚假。在玉樹工作期間,張有海接到任務——按照青海省體育局的安排,他和四名體育系統干部到玉樹稱多縣扎朵鎮東方紅村駐村扶貧一年。張有海記得自己是4月17日結婚,4月15日晚上才趕回西寧,4月19日一早就又駕車返崗。
張有海介紹,“那時候駐村扶貧工作剛開始,從幫貧困戶建檔,辦醫保和低保,到開展黨團活動、維修黨員活動室,什么活兒都需要做。”他自豪地說,“那一年我學會了一門手藝,就是修房子和修桌椅,木工瓦工的活都能上手了。”
今年,張有海被調回西寧工作,家人們都很高興,可是他卻已經做好了再次接受外派工作的準備,“盤山路上跑過的日子都沒白過,我時刻準備接著跑下去,作為一名黨員,要服從組織的指揮和安排,只要接到任務,我就立刻出發。”(豐佳佳)